首页 >  新闻动态
打造发展新优势 双引擎提升“十三五”产业核心竞争力
发布时间:2016-04-11

来源:江苏省机械工业网

        尽管我国制造业产量全球第一,但整体竞争优势不强。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《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(2014~2015)》指出: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要改造升级传统引擎和培育打造新引擎,如何做精做细传统产业,突出发展新兴产业,形成产业优势,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尤为重要。 

        蓝皮书主编———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在日前召开的“十三五”时期区域竞争战略研讨会上指出,当前,我国企业逐步做大做强,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,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。在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双重驱动下,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企业应注入发展新动力,打造新模式和新业态,才能夯实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。 

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 

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,本次发布的蓝皮书开辟了“十三五”趋势分析与政策展望专题,着力对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领域与方向进行了深度分析。 

蓝皮书指出,“十二五”以来我国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: 

第一,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,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。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,从2010年的9.6%下降到2014年的9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状态,从2010年的46.2%持续下降到2014年的42.7%,且从2012年以后,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开始增大;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总体保持上升趋势,从2010年的44.2%上升到2014年的48.1%,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。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上升,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因素。 

第二,制造业发展迅速,规模优势明显。制造业占世界比重从2010年的22.29%增加到2014年的27.88%,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。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在逐年提高,但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,制造业扩张的国际环境越来越严峻。 

第三,与国际市场上主要国家相比,近五年国际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。其中,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,包括纺织、服装及其制品;资本密集型产品,比如机械设备类产品,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,特别是机械设备类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,在各类商品中处于领先地位。 

第四,这几年外贸发展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,技术含量不高,附加值也不高,对资本、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不足。 

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与挑战

蓝皮书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了全球产业发展大变革,在为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带来机遇的同时,也给我国产业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挑战。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,为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、更新和更高的要求,这些压力终将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有效动力。 

具体表现在:国际产业变革使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充满挑战,发达国家的“再工业化”对我国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造成冲击,全球价值链重构进一步压缩我国产业获利空间;但同时全球产业变革也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机遇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重构,为我国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;产业经济的服务化特征,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;制造高端化的特征促使我国制造业高端转型;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移,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;“再工业化”中重视政府的引领作用,为完善我国政府对产业发展的“管控”提供了经验借鉴。 

同时,国内产业发展环境带来了产业升级的新压力与提升优化的新动力,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需要产业稳步发展与提升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倒逼产业转型升级、满足国内消费升级要求产业高端转型。 

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 

蓝皮书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总体思路是: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,通过将其做精做细,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端转型,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,增强传统的产业竞争力;抓住机遇,加快创新,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,以保证我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;创新产业发展模式,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,以消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,保障经济稳步增长。 

基于上述思路,蓝皮书认为,“十三五”期间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应主要从以下领域着手:坚持科技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坚持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、坚持新需求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、坚持绿色发展引领环境产业发展、坚持产能合作助推产业发展空间拓展、坚持跨越发展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重组。 

蓝皮书认为,未来发展中,针对当前产业竞争力提升中所面临的困境,要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找准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科技创新以及文化创新在产业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;坚持统筹协调产业间、产业与城市、产业跨区域协作;要注重构建“资源节约型”和“环境友好型”的产业发展方式,把培养绿色产业作为优先考虑对象;坚持开放视角提升产业价值链在全球竞争力中的地位,深度融入自贸区战略、主动对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;依托共享经济理念,解决产能过剩问题。 

企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 

蓝皮书指出,我国企业逐步做大做强,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,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。在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双重驱动下,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企业应注入发展新动力,打造新模式和新业态,才能夯实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。 

目前,我国企业处于高速发展期,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,但持续发展动力不足,主要表现为: 

一是做大做强企业战略成效显著,但市场导向不足导致盲目扩张和产品结构性失衡。2015年,94家内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,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多出40家。但根据《全球竞争力报告》的评价结果,2015年我国企业市场化程度和顾客导向排名分别为全球第64位和第68位,都远远落后于我国综合竞争力排名(第28位)。

二是创新投入与活跃度持续高涨,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创新效果不佳。自2010年起,我国科研人员投入跃居世界第一位,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&D全时当量达到264.16万人/年。根据《全球竞争力报告》的评价结果,2015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居全球第23位,但创新能力却从2010年的第22位(22/139)下降到第49位(49/140),并且被认为是制约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首要因素。 

三是企业治理及管理水平明显提升,但产品品质与创新度限制品牌国际知名度。我国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多元股权结构逐步建立起来。但2015年只有华为和联想入选Interbrand发布的《全球最有价值品牌100强》,这与2015年世界前100强中有16家中国内地企业的数量相比明显不相称。 

打造新模式和新业态 

“十三五”时期我国企业应注入发展新动力,打造新模式和新业态。 

一是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,产业高端化指引企业转型新路径。我国企业可依托全球创新网络,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、国际集成创新网络、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等模式进行技术创新,同时推进制造企业服务化。 

二是生态环境要求企业“去污染”,发展低碳化重构企业发展新模式。发展低碳化推动企业打造绿色价值链,企业通过绿色设计、绿色采购、绿色制造、绿色营销、绿色处理等价值活动,实现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的协同创造。发展低碳化拓展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模式,形成了节能效益分享型、节能量保证型、能源费用托管型、融资租赁型以及混合类型五种服务模式。 

三是人口城镇化开启企业投资新领域。城镇化将拉动城镇交通、公共设施、环保工程、智慧建筑等多领域的投资。同时,新一轮的城镇化为服务业高速发展提供硬件设施保障的同时,还将聚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提升劳动力质量,这为服务企业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及其经营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。人口城镇化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,将带来企业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的契机。 

四是“互联网+”铸就企业经营新业态。“互联网+”制造将重构产品的生产方式,实现生产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和网络化。“互联网+商贸”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,“互联网+金融”引发了金融服务模式的重构,“互联网+创业创新”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。 

五是经营全球化助推企业拓展新市场。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为我国交通、能源、基础建设等行业产能过剩的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,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重构全球产业链的机遇,利用新兴市场向标准构建、装备与材料研发、服务配套、物流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延伸。同时,自贸区搭建了国际化桥梁与平台,而“互联网+”引领国际化模式创新,推动企业借助互联网“就地出海”,构建了全新的国际化模式。 

蓝皮书指出,为了夯实和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,各级政府必须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。一是创新融资服务,实现便捷融资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,激发企业活力。三是强化市场带动,拓展国际合作。四是优化财税政策,强化专项扶持。五是加强人才建设,提供智力保障。

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中国苏州吴中区越溪前珠路5号
新区分院地址:苏州新区滨河路永和街7号
电话:0512-69551355
邮箱:eservice@eeti.cn